律博士微信公众号
项先权小程序
律所动态
周漪青:浙江民营企业东南亚投资的机遇与挑战┃第四届“营商环境法治化”(台州)研讨会文字实录
文章作者:admin 发布时间:12/12/2024

按语:2024年11月3日,第四届“营商环境法治化”研讨会在台州顺利举行,来自中国法学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浙江省司法厅、浙江省法学会、浙江省社科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行政司法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26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陈存根,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原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副部级专职委员胡云腾,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原主任委员、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委员、省法学会副会长丁祖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司法厅原厅长、省法学会副会长马柏伟,浙江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许洁,浙江省社科院副院长唐明良,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银川,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庆等领导专家莅会并发言。

本次学术年会包括开幕式、主旨演讲、主题演讲等议程,律博士学堂和律博士法治智库公号将依次推送整理的文字实录,以飨同道。本期推送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漪青的主题演讲。

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企业家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受新台州律师事务所主任项先权博士的邀请,参加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与知识产权学院“营商环境法治化”研讨会。

首先我介绍一下我的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2024教育部法学学科排名第一。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下属的二级学院,成立于2011年,成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跨地区、跨专业的卓越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我们下面有两个直属机构:东南亚法律研究所和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亚太仲裁专业委员会.我们每年招收全日制的法律硕士研究生,同时我们也是各国政府的智库、对外交流机构的智囊团。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浙江民营企业东南亚投资的机遇和挑战》,在此,我也是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探讨,还请各位指正!

分享的主要有三个方面:“新世界格局”下浙江私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什么要选择东南亚?私营企业出海如何做好风险防范。  

  一、浙江民营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制造业在新世界格局下面临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国内企业成本的不断增加,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税收成本、原材料的成本。我看今天参加会议有不少是企业家朋友,台州和我们永康有很多相似之处,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开始的发家史基本是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是我们主要的支柱产业。制造业不同于贸易,它需要有厂房、机器、大量的人工。目前企业面临劳动力、用工成本不断的增加的问题,各种五险一金,一个月薪5000左右的员工,企业实际支付的费用在7500左右。员工到手的工资4000元不到,两边都在都在抱怨,一边是企业的支出太高,一边是员工拿到的钱太少还有厂房的用地紧张、价格高、租金高等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订单越来越难,这是很多企业明显能感受到的。近两年我们的企业家朋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些年钱太难赚了。刚开始以为是疫情带来的,现在疫情结束了,也没有发现钱好赚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那就是因为订单少了,生意难做了。我们外贸的企业感觉是最明显的。美国、欧盟对中国的制裁还刚刚开始,外贸的订单数以后会更加明显,如果你还是选择一种不变通的一种方式,外贸企业逐步将失去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美国、欧盟对中国的制裁使外贸企业在国内几乎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关税提到了30%,听说特朗普当选后会提到60%,新能源车提100%。对其他国家征收的10%,逼着中国的企业放弃美国市场、欧盟市场。我们改革开放之初,中美贸易额1979年的时候是25亿美元,2023年我们对美国出口产品4577.6亿美元。增长了215倍,对美贸易占中国整个出口比例的32%。如今美国对中国进行制裁,提高关税,企业只有往外走,才能保持美国和欧盟的市场。

第三个问题是:货币贬值和资产的缩水。我在这里就不展开讲了,今年央行大妈放了多少水?全国各地的房价从去年开始下降,像北京的燕郊、固安、廊坊都差不多把首付款都跌没了。尽管中央、地方都出台了一些列的政策,但都见效甚微。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容乐观:欧美围堵,对我们发起经济战。国内人口红利迅速消失一直在负增长。科技的创新能力不足等等。企业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该怎么办?敢问路在何方?我想十年前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一带一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进行了部署。2023年我们浙江省委提出了“地瓜经济”,202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培育浙江民营跨国公司“丝路领航”行动计划。计划指出:到2025年,我省民营跨国公司总量持续扩大,纳入培育库的民营跨国公司累计达到300家以上,对外投资备案额占比超过70%;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达到100家以上,重点涵盖“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总部功能集聚、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国际竞争力强的民营跨国公司总部集群达到5个以上。其实从国家战略、地方政府都是鼓励我们走出去,日本早年也遇到了我们相同的问题,当时日本企业也是通过走出去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的方式保住了日本的发展,日本本国的G D P会下降,但日本经济依然强势。就像我们永康、全国府府县县不离康,走到全国、全世界去创业,攒的钱还是拿回永康来化的。全世界闻名的菲佣,回国时总统亲自去机场迎接,国家的外汇靠她们来创收。所以我们走出去不是我们不爱国,是我们遇到瓶颈的时候找方向,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报效祖国。

二、那我们走出去,走到哪里去?为什么要选择东南亚?

首先从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上看,“亚太战略”是美国未来的重点,全球的地缘的政治中心正逐渐从欧美转到东南亚。未来的东南亚也是中美必争的焦点。东南亚是我们的邻居,中国有句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关系我们必须先搞好。我们企业过去业很方便,从杭州出发到东南亚的各个首都基本都在4小时左右的航程,比飞新疆,西藏近多了。在此,我也对东南亚的文化做一些介绍。文化的多样性:说起东南亚的历史就是一部被殖民史,这些国家除了泰国以外,都是有被殖民。像菲律宾、印尼这些国家被西班牙殖民的历史要长达300多年,所以留下了这些国家深深的烙印,像菲律宾后期被美国殖民了四十多年,现在用的法律、政治、教育体系全是美国人给他设计的。当然东南亚国家的中国因素也是很多: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化传播、以华人为桥梁的文化交流、以民族同源为纽带的亲缘关系、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东方价值观、以佛教为渠道的文化沟通,像马来西亚、新加坡都有华文报纸《星洲日报》,不会英文讲中文在这两个国家基本生活都是没有问题,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在东南亚的一些华侨华人那里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在这些国家相近的外貌特征,文化和语言,让你不会有太深身处异乡的感觉。从法律的角度:东南亚自2008年《东盟宪章》生效以来,东南亚十国成了经济的共同体、安全的共同体,在经济上互免关税,在国家安全上:一个目标、一个身份和一个声音共同对外。与中国也是在2009年签订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投资协议》2015年对框架协议做了修订,全面的对我国企业了解东盟国家的法规和政策、调整投资活动、评估投资风险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如何做好企业风险防控?

我从金华市商务局了解到2023年金华市经审批走出去的企业99家,只有少数几家去了墨西哥,其他的都去了东南亚,选择比较多的国家是: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大家从新闻上也可以看到一些报道:中国很多互联网大佬都去了新加坡,其实每个东南亚国家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选择去哪个国家要根据自己的产业,行业特性来选择,比如是不是劳动密集型?比如我们出海的目的是为了占领东盟市场还是保住欧美市场?比如原材料当地是不是有优势?等等,比如说新加坡,马来西亚,那它的优势是政局比较稳定。他的缺点短板是人口比较少,市场活力有缺失。柬埔寨、泰国和缅甸这几个国家,他的军队的参政的力量是比较强大的。越南这这些年改革开放的力度非常大,它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很多的制约性,越南的政治南方派和北方派,改革派和保守派一直在斗争和较量,他们的开放程度到底能到多少?政治体制改革力度有多大?还会不会走回头路这些都是我们有待观察的。特别是一些出海投资准备买地的企业。

目前走出去投资的企业遇到最多纠纷的是:土地纠纷占50%以上,代持风险也很大。东南亚国家的土地基本是私有的,永久产权。但是外国人不能100%的拥有土地?最多不能超过49%,那么企业如何去解决好这个问题,把土地的持有风险降到最低,会有很多方法,但任何一种方法都会有瑕疵和风险,在处理这些问题上企业一定要找好的法务,做好企业投资架构的设计,比如购买土地的企业和生产的企业隔离开来,万一有什么问题,有防火墙,资产和经营两者的风险就不会同时出现。又比如当地公民才能持有的那51%,我们也可以不用自然人而是通过公司去持有,通过公司套公司的方式,最后土地可以设计成自己人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再通过土地持有公司通过长期租赁方式给经营公司。所以企业外出投资企业的架构设计就非常重要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合规不够:我们很多企业过去,往往会去接触一些华侨、这些华侨华人也往往会向你介绍:东南亚这些国家都比较腐败,送钱就可以搞定,你就不用化那么多钱去办这些证那些证的。其实我们往外走,要把能办的证能花钱办的证都要办齐全了,东南亚国家是比较腐败,但他们的法律体系其实比我们还要完善,如果企业经营过程中瑕疵严重,很容易被弄得全军覆没,很被动。企业走出去还是要合规经营,把该办的证办了,该交的税交了,该给职工放假的放假、严格的按照当地的劳动法来执行。合规经营,把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图:第四届营商环境法治化研讨会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营商环境法治化”研讨会简介

“营商环境法治化”研讨会由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与浙江新台州律师事务所合作共建的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营商环境法治(政府法治)研究中心发起举办的一个聚焦于“法治营商环境、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企业合规建设”等主题的理论与实务并重,并联合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举办的大型会议,该论坛从2021年持续在台州举办,已历四届。四届论坛参会人数突破860人次,知名学者专家江必新、刘兆彬、薛国芹、李富成、王崇敏、丁祖年、马柏伟、徐孟洲、马跃进、刘艺、方竹兰、薛小建、金可可、张平华、陈永强、席月民、刘光华、陶维群、王斐民、耿利航、王坤、马永双、易凌、吴春岐、冀瑜、唐明良、李友根、王健、阮福德、周漪青、迟德强、叶松青等学者多次参会并做专题发言;林金荣、林先华、彭永军、陈美萍,邵宣豪、袁跃文、花文杰、徐高献、黄崇才、周斌、胡波,黄家红、李光辉、庄启龙、林仁勇,姚石京、陶亮、薛应军、项延永、曾钰峰、陈永德、王勇、谢尚誓、赵恒、俞香兰、霍敬裕、王银川、林虹、许洁、陈存根、胡云腾、周庆、朱一飞等领导专家也到会支持。该论坛在浙江台州乃至全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第四届“营商环境法治化”研讨会由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台州市涉外法律服务联盟、浙江新台州律师事务所主办,由山东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研究所、中南大学法治实施研究中心、青岛大学上合经贸法律服务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法学院协办。由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营商环境法治研究中心、律博士法治智库、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台州市分行、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台州同学会、浙江优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炜达装饰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


文字:陈    霞

校审:茹煜哲

终审:项先权


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营商环境法治(政府法治)研究中心简介

2019 年 12 月,浙江新台州律师事务所在中国政法大学地方立法与政府法制研究中心(简称“法大中心”)的支持下,建立了“律博士政府法治与国企治理研究中心”(简称“律博士政府法治智库”),2019 年 12 月 14 日在杭州揭牌,时任浙 江省司法厅厅长马柏伟亲自为中心揭牌,中心聘请了国内著名法学专家 50 多名,开展了较多有成效的工作。

为了整合更加丰富的学术资源,优势互补,更好地服务于各地政府的营商环境法治工作,浙江新台州律师事务所与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经友好协商,以“律博士政府法治智库”和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科研力量为基础,并吸纳中国计量大学及相关院校其他优势学科力量,合作共建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营商环境法治研究中心(同时加挂“政府法治研究中心”牌子,以下简称“中心”)。

“中心”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从事营商环境法治、标准、质量和国际化等领域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与实践的专业型机构和智库。中心主要工作包括:第一,每年举办一届“营商环境法治化高峰论坛”。第二,每年编制并力争出版一本“营商环境法治化”年度报告。第三,每年完成 2-3 项“营商环境与政府法治”领域的高水平项目。第四,每年编辑一本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地方典型案例集。第五,其他相关教学研究、咨询服务、编译出版、人才培训等常规业务。

“中心”实行双主任制度,由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院长朱一飞教授和法学博士浙江新台州律师事务所项先权主任共同担任;同时聘请汪江连担任执行主任,协助中心主任开展工作,聘请唐俊麒担任秘书长。中心聘请刘兆彬先生等专家担任特别顾问,并聘请智库专家和研究员 30-50 人。为开展工作需要,“中心”下设 5-8 个研究所作为二级研究机构,该中心作为“营商环境法治化高峰论坛”日常工作机构,设立组委会负责组织和举办会议,以确保论坛的定期召开。“中心”以“律博士法治智库”微信公众号作为对外信息发布和开展相关工作的资讯与交流平台,并将 goodbye135@126.com 作为日常事务和论坛联络工作邮箱,中心日常联系人:唐俊麒。欢迎有志于营商环境法治及相关学术研究和实践服务的机构与个人垂询交流。